
信陽市公共文化場館共建聯動機制實施方案
來源: 發布時間:2021-05-28 16:51:00 瀏覽次數:
為貫徹落實中辦、國辦《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》和文旅部、發改委、財政部《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有關文件精神,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,推動公共圖書館、文化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建立聯動機制,著力共建共享,加強功能融合,創新服務手段,進一步促進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,特制定本實施方案。
一、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,按照《關于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提出的“推動公共圖書館、文化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、非遺館等建立聯動機制,加強功能融合,提高綜合效益”要求,建立職責明確、分工協作、目標清晰、統籌有力、運轉有效的公共文化場館聯動機制,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、均等化,積極構建覆蓋城鄉、便捷高效、?;?、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。
二、組織機構
為順利推動全市公共文化場館聯動機制有序開展工作,特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。
組 長:裴 軍 (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、局長)
副組長:顧先彬 (市文廣旅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)
成 員:劉傳玲 (信陽博物館館長)
劉義俊 (市文廣旅局公共服務科科長)
宮 蘇 (市文廣旅局藝術科科長)
王清豐 (市文廣旅局藝術科科長)
朱 進 (市圖書館館長)
李聲凱 (市群眾藝術館館長)
李一冉 (市美術館館長)
楊冬梅 (浉河區文廣旅局局長)
翟圣東 (平橋區文廣旅局局長)
羅志明 (羅山縣文廣旅局局長)
趙 群 (息縣文廣旅局局長)
丁 麗 (淮濱縣文廣旅局局長)
謝 磊 (潢川縣文廣旅局局長)
趙福臨 (固始縣文廣旅局局長)
林友森 (商城縣文廣旅局局長)
裴仁和 (光山縣文廣旅局局長)
吳克君 (新縣文廣旅體局局長)
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局公共服務科,辦公室主任由劉義俊同志兼任,聯絡員:劉永忠。電話:6301258,郵箱:xys6301258@126.com。
三、主要任務
(一)統籌推進公共文化場館聯動平臺建設。建立市縣(區)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實現互聯互通,整合鏈接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站平臺、微信公眾號資源,各公共文化場館要依托平臺,以看直播、享活動、學才藝、訂場館、讀好書、趕大集六大功能為核心,建設完善各場館數字化文化資源。
進一步統籌圖書館總分館、文化館總分館、鄉鎮(街道)綜合文化站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資源配置,實現以數字文化平臺為支撐的共建聯動機制,通過線上線下創新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。
(二)統籌推進公共文化場館活動開展。充分利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,做好各項重大文化服務項目包括掌管信息、文博展覽展示、藝術采風培訓、文化惠民演出及賽事展演等文化活動的統籌實施和資源整合工作。充分利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,進一步擴大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群眾的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,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保障機制和服務評價機制,健全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。充分利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,開展“菜單式”“訂單式”“流動式”“一卡通”服務,逐步實現城鄉文化共建共享。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,實施面向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殘疾人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,逐步提升針對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。
(三)統籌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志愿服務。建立各公共文化場館文化志愿服務聯動機制,堅持橫向聯動與縱向聯動相結合的原則,信息聯動發布、活動聯動實施、宣傳聯動推廣,通過流動文化服務、文化“四進”服務(進社區、進校園、進企業、進鄉村)等,以傳統節日、大型節慶、重大主題活動為契機,統籌聯動、廣泛開展文化志愿服務,培育公共文化場館服務供給能力,將優質公共文化服務送至城鄉基層。鼓勵社會力量、社會資本積極支持和參與各種形式的基層文化志愿服務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進一步完善部門協同、權責明確、統籌推進的公共文化場館共建聯動機制。進一步發揮聯動機制領導小組職能作用,強化公共文化場館聯動機制的整體設計、信息聯通、指令發布、協調推進,細化各類重大文化項目(活動)的統籌、協調和實施。
(二)狠抓責任落實。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公共文化場館共建聯動機制的重要意義,將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,結合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完善相關制度,制定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,明確責任,狠抓落實,務求實效。
(三)加強經費保障。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,落實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必需的資金。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,完善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方式,通過政府購買、項目補助或社會資本參與等措施,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項目(活動)的開展,確保公共文化場館共建聯動機制有序高效運行。
相關新聞
主辦: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版權所有: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
地址:信陽市羊山新區百花館 電話:0376-6301188 6301299
豫公網安備 41159202000164號 豫ICP備20006137號-1